第97章 秀英夫人在乎的事(2/3)
她将陈标抱到怀里,用未涂抹脂粉的脸蹭了蹭陈标的小脸:“标儿有什么好主意?”
陈标道:“我是个商人。我认为世间人皆是庸俗的人居多,都是利字当头,无利不起早。指望其他女子像娘一样,因为读书明智本身而读书不现实,所以我们当诱之以利。”
马秀英道:“娘明白。所以娘告诉她们,若她们大字不识,就无法与家中丈夫好好交流。将来生了孩子,也无法教导孩子启蒙,辅导孩子功课,历代先贤的童年都是母亲教导启蒙。”
陈标点头:“这已经足以让她们进入学校,但不足以让她们认真学习。因为为了他人而学习的事,虽然在这个世道是事实,她们也认可这个事实,但她们内心的动力仍旧不足。”
马秀英道:“标儿的意思是,娘该给她们奖励?”
陈标没有直接回答,问道:“娘,你知道我正在研究燕肃的手稿吗?”
马秀英道:“娘知道。”
陈标道:“娘看过天书吗?”
马秀英再次点头。
陈标道: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,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基础学科决定科学的发展。但咱们这个时代,并不重视科学技术。因为科举只考四书五经,他们就只学四书五经。”
马秀英略有所思。
陈标继续描述读书人的现状。
以前的读书人都是全才,别说文武双全,科学技术方面,他们也都很擅长。
翻看史书,有名的文人天文地理数学理工都是全面发展,著名的科学家也都是著名的大文人。
比如宋朝。虽然宋朝皇帝废物居多,但宋朝的文化真的非常兴盛,不仅涌现出许多语文必备文人,历史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有许多。
宋时可以说是封建文化趋于保守的时代,也是文化思想最为开阔的时代。
那时候的文人为了救国图存,什么都能学,什么都能用。
事功学派是其一,如燕肃那样将希望寄托在科学身上也是其一。
经略安抚使沈括、龙图阁直学士燕肃、丞相苏颂……这些青史留名的著名科学家皆是gāo • guān。
只是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庸俗的人,因理想和抱负让他们学习什么,那是痴人说梦。
当官要考什么,他们就学什么,从古至今皆是如此。
其实为了让全民开始学习理科,唯一的途径就是把理科和科举绑定。
但这不可能。就算是屠刀锋利如朱元璋也做不到。
大刀阔斧改革科举内容,就真的是和全天下读书人作对,朱元璋一定会被赶下台。
步子太大会摔跟头,从古至今的教训太多了。
朱元璋唯一能做的事,是在“尊古”,将古代科举中本就会考试的一些科目,比如“算术”,重新纳入科举,然后再加大“官员就职再培训”,教导官员一些便于做官的浅显的天文地理等科学常识。
朱元璋是皇帝,他能做的就是改革吏治和官场。
科学本就是和吏治官场平行共存的一条线,强行将其纳入官场体系,不仅会被天下读书人反对,效果也不好。
陈标道:“我的想法是,现在要研究科学,就要从有钱有闲,且不需要科举晋升的人中着手。勋贵子弟是其一,贵族女子也是其一。”
“但勋贵子弟将来也要为官做宰,着重教导他们为官做宰应该学的知识,对他们、对百姓都更有利。我会给他们开放选修课程,若有勋贵子弟不喜官场,喜爱科学,也可继续学习。”
“而贵族女子,则可以施以小利,将研究自然科学这一条路,成为她们的晋升渠道。”
马秀英思索了一会儿,道:“贵族女子在科学中做出的贡献,和诰命联系起来?”
陈标笑着点头:“对!现在诰命只能依靠丈夫和孩子。但若诰命能依靠自己努力获取,女子能不努力争夺吗?女子有个诰命不仅能得到朝廷钱粮补贴,还能跻身贵族圈子,丈夫和孩子都能获利,家人能不支持吗?”
马秀英小小的倒吸一口气,忍不住揉搓了陈标的脑袋。
陈标抱怨:“娘!你怎么和爹学坏了!”
马秀英道:“我只是想摸摸看,标儿这小脑袋瓜子怎么能长得这么优秀?”
陈标叹气道:“那娘你搓把,我忍着。”
马秀英又轻轻揉了揉陈标的脑袋:“标儿这主意太厉害了,娘这就和秀英夫人说去,秀英夫人一定会支持。”
陈标点头:“既能解决大明将来需要自然科学人才的事,还能督促女子读书,提高女子地位,一举两得。秀英夫人满意,也解了主公燃眉之急。不过娘亲你说服秀英夫人的时候,只说解决主公燃眉之急,可千万不能往深了说。”
马秀英眼眸闪了闪,脸上浮现无奈的笑容:“嗯,娘明白。”
陈标问道:“娘,你真的明白吗?”
马秀英轻轻捏了捏陈标的脸:“娘真的明白。标儿,谢谢你。”
陈标道:“这有什么可谢的?我说过,娘你是我心中第一重要的人。娘开心,哪怕爹不开心,我也开心得哈哈大笑。”
马秀英忍俊不禁。
马秀英又向陈标请教了一番,如何以“利”驱使女子读书。
陈标引导马秀英举一反三,自己思索。
马秀英想到在朱元璋提出想在民间开办启蒙书院,教导孩童识字算数常识。
将来孩童若有钱有出息,就自己去更高一等的官学学习科举相关的之事;若没钱没本事,从启蒙书院中学到的知识也能让他们将来受益无穷。
马秀英提出,或许可以将启蒙书院教书先生的性别,固定为女性。
第一,有本事的男性读书人,肯定都想出人头地,拼一拼科举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