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章 秀英夫人在乎的事(3/3)
在乡间启蒙小学读书的男人,要么没本事,要么没盘缠。这导致他们要么流动性极大,有点机会就会离开启蒙学校,去追寻自己的前程;要么就自怨自艾,对孩童不上心。
若是换做女子。女子不能科举,无法做官,可能启蒙书院就是她们能接触到的最好的事业。她们肯定会倾尽所能当好这个教书先生。
第二,启蒙书院会规定孩童们的年纪,朱元璋暂时设想为十岁以下。
这十岁是虚岁,周岁就bā • jiǔ岁。女子更擅长照顾和教育孩童,和这种年纪的孩童经常接触也不会伤害女子的清白名声。
若女子当好了这个启蒙学校的老师,就证明她很会教养孩子,也很有学问。将来她教导过的孩子还可能承她的情。
这样的女子,不仅能得到钱粮补贴,还能得到极大声望,家里人肯定都很乐意她出来教书。
“一个启蒙书院不止一个女先生。为了当这个女先生,是不是能促进民间女子读书?”马秀英眼睛亮闪闪,居然有些小女儿羞涩和憧憬之态。
只是比起天真烂漫的小女儿脑海中想着的可能是某个优秀的男人,马秀英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副女子正在读书教书的画面。
陈标一听自家娘的想法,就立刻清楚,娘亲是真的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,也是真的懂得他的言下之意。
人都会有野心。
女人也是人。当她们开始“抛头露面”,在事业上取得成果的时候,她们会自然而然地萌发野心。
女子未必不如男。她们会想方设法地攥紧自己手中的权力,延续自己手中的事业。
这就是历朝历代盯紧了宫廷女性,生怕她们沾染权力的原因。只要她们尝到了权力和事业带来的满足感,她们就会与男人争抢。
可这个世代掌握权力的毕竟是男人。她们一点点异动就会被反扑。所以封建时代聪明的女人在掌握了权力之后,很难做出提高女性地位的事。
单独一两个女性掌权不会改善女性的地位,她们不会让女性参与科举,不敢让女子做真正的官。
如武则天时期,她的“女官”都没有正式的身份,而是以后宫女官和贵族女眷的身份成为她的“智囊团”。
从历史地位来看,武则天让有才干的女性知道女性也能当皇帝、当好皇帝,她们的视野被开阔。这有利于女性争夺应有的权力。女帝的地位毋庸置疑。历史中必须要有这么一位“女帝”。
但在当时,武则天的身份只有一个,那就是“皇帝”。
马秀英不想当皇帝。她的想法“保守”“温和”,论影响力来说,却又“激进”和“疯狂”。
她居然想试着做出一些奠基的事,让女性地位缓慢提高,等待陈标口中那个千百年后的“未来”。
或许只有看了天书,听了陈标对千百年后未来的描述,马秀英才会萌生这种想法。
女帝让女性们知道女性也能身居高位,站在男人头上;她则缓和地提升整体女性的势力,让更多的女性意识到这一点。
相辅相成了。
陈标缓缓吐出一口气,然后转身抱住马秀英的脖子蹭了蹭:“娘,你真厉害,这个主意太好了!”
即便有少数的男人同情女人,愿意让渡自己的权力。但性别斗争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,一个阶级总体上不会让下面的阶级轻松顺利往上攀爬。而少数几个人的阶级跃升,就像是贫寒学子考得状元一样,对整个阶层的跃升也没有多大用处。
马秀英若想女性的地位都提高,就得先让女性自己拥有“想要地位变高”的意识。
读书,是唯一的途径。
为了达成这个目的,马秀英可以让渡其他一切权力,减少外界对这个目的的警戒心。
围绕着女子不能做官这件事,陈标让贵族女性组建“科学院”,马秀英让民间女子担任启蒙书院的老师,都是一样的手段和打算。
这既有利于当下,也不会抢夺男性的权力,还会给男性利益,更容易获得男性的支持。
女性看似在相夫教子之外还要承担科教的责任,肩上担子更重了。但这就和赚外快一样,只要她们能咬牙维持住“赚外快”的渠道,就能让自己的“小金库”充盈,攒下第一桶金。
万事开头难。所有创业都是攒第一桶金最困难。
陈标撒娇道:“娘,你为何总不肯告诉我你的名字?我就不信爹没有给你取名字。若他没有,你就自己取个名字。青史留名的人,怎么能叫马氏呢?你一定得有一个自己的名字!”
马秀英护着怀里“一把年纪”还要在娘亲怀里撒娇的儿子,轻声笑道:“娘有名字,但娘不告诉你。”
陈标不断偏头,用头顶轻轻撞击马秀英的脸颊,耍赖道:“为什么?为什么?难道对我,你还要讲什么礼教约束吗?我不管,你一定要告诉我!”
马秀英扣住陈标的后脑勺,制止住陈标的撒娇,道:“娘等事情做成之后,再告诉标儿名字。这是娘给自己的奖励。”
陈标拉长语调:“啊?~~~~~娘你能不能换个奖励?标儿想知道娘亲的名字!现在就想!”
马秀英笑道:“不行,不换!标儿是娘最重要的人。告诉标儿娘亲的名字,就是娘最大的奖励!”
陈标装委屈:“哦。那娘你快一些。别弟弟们都知道了娘亲的名字,我还不知道,我会生气!”
马秀英道:“嗯,那如果标儿生气了,会责怪娘吗?”
陈标扬起茶杯口大的拳头,气鼓鼓道:“不责怪娘,我去揍臭爹!”
马秀英:“啊?哈哈哈哈……好,好,标儿去揍臭爹!”
母子俩笑了许久,才忍住。
在千里之外,某个臭爹狂打喷嚏,一边打一边说一定是秀英和标儿在想念他。
他身边的心腹们并不以为然,并叮嘱主公多穿一件衣服。
应天中,想念朱元璋的母子二人还在对话。
“标儿,这件事……”
“我知道,不告诉爹,嘻嘻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