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火炮和准备北伐(三更合一,六十四万营养液)(3/5)

然后工匠们开始装dàn • yào,居然是把枪立起来,把子弹从枪口塞进去。

这么高的枪,从枪口塞子弹,这是给对面的人当靶子吗?陈标无语极了。

但当工匠们用这把滑稽的枪打靶后,陈标不无语了。

这把枪的射程高达两百米,且精准射到了靶子上,射程堪比强|弩,且比强|弩威力更大,射击精度更高。

这个时代的狙击|枪?

不过这个后坐力和填弹速度……陈标惊喜之后,又深深叹了一口气。

两种新式火器都很厉害,但前者设计太过精巧,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量产;后者倒是可以量产,但在战场上用就是找死。

陈标赏赐了金钱后,道:“方向正确,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。”

工匠们纷纷举手:“还有还有!我们还有新发明!”

陈标嘴角抽搐:“好,我一个个看。”

不知道今天我还能看到多少奇葩的发明,但大概没法回家睡觉了。

陈标心里叹了一口气,让人回家报信,自己宿在了火|药工坊附近。

说是附近,但他严格控制了距离,就算发生安全事故也炸不到他。

朱元璋在家里等了一晚上没等到陈标回来,第二日也去了火|药工坊,逮夜不归宿的陈标。

他观看了新的火器发明展览后,略有所思:“标儿,不能批量生产的火铳确实没什么用,但如果是火|炮,就算数量少,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。”

陈标一拍脑门:“对哦,我钻牛角尖了。先试试改造炮弹。唉,精度还不够,不知道研究车床的人什么时候能研究出东西。”

朱元璋疑惑:“什么是车床?”

陈标道:“就是利用齿轮差分原理高精度加工零件的工具。燕龙图的手稿中有图纸。”

车床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有了,只是工业革命之前用脚踏或者手拉作为动力,有时候可以用水力。工业革命之后换上了热动力。

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所要求的齿轮精度非常苛刻,靠工匠目测不可能。这两种高精度机械所用的零部件,就用了车床。

其实批量制造火铳的时候,也用了简易车床,才能批量生产制式较为统一的火铳。

朱元璋赶紧道:“打住,先打住,现在我们没水战打,船上安装火炮的事先放一边。”

张昶在他们提起标儿的时候,眼神波动最大,这人绝对想要对标儿做什么。

陈标打点行装,叮嘱弟弟和学生,也准备跟着北伐。

张昶待在应天的时候,脑子里还想着大元比朱元璋厉害。现在朱元璋嚣张,只是大元腾不出手。等内乱平定,皇帝和太子分出个高下,再调转兵锋攻打朱元璋,朱元璋绝对抵挡不住。

马秀英见朱元璋意动,拉住朱元璋的衣袖,用眼神恳求道:“国瑞……”

马秀英想回答,但她张了几次嘴,都没能发出声音。

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理科生啊。学金融经济的理科生和数学系中隔着一道银河好吗?我真的做不到!

洪都之战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名声,但残酷的战争也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阴影。

张昶想,他必须找机会接触陈标。或许拯救大元,这个叫陈标的人就是突破口。

我他妈就是明王朱元璋,我怎么不知道我下令让你跟着北伐!

“什么?你要去北伐!我怎么不知道!”朱元璋擦了擦嘴,惊诧道。

李善长收敛心神,继续在会上讨论后勤,并不避讳张昶。

战场上的尸山血海,有谁想去目睹?

张昶虽然很有学问,但因为一直在大都做官,所以狡猾程度上比不过李善长等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。他的思维有定式,又很轻视朱元璋这边的人。只要拆穿他一次,再拆穿他第二次、第三次就十分容易。

不过工匠们又提出了一个新构想,可以将小炮安装在船上,咱们就有较为精确的船载火器了。

有这个思想,朱元璋对百姓一定不会太差。

朱元璋哭笑不得。之前谁说我说话不算数,还说我是乌鸦嘴?

如果换作石块之类当然也能用,但这样大炮就只能固定在城墙上无法移动,说不准还会震碎城墙。

有了只需要几个时辰就能凝固的混凝土,才让这种后装膛重炮有了实用价值。

刀枪无情,刀剑无眼。他就算再拍着胸脯承诺,谁也不会相信他上了战场就能万无一失。陈标怕死,但偶尔热血上头,大概是叛逆期到了吧。

陈标在心里自嘲地想。

饭桌子上,马秀英被茶水呛到;朱元璋差点喷了一桌子,浪费了一桌子好菜。

那些文绉绉的话,说实话,百姓听不懂。他们只知道要打仗了。

陈标跳下椅子,走到马秀英身边,抱住自己落泪的母亲:“娘,放心,我一直在最后方,不会有危险。你相信我。”

陈标倒是仔细研读了一番。

马秀英瞪大眼睛,眼泪从眼角滑落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