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的开端(1/3)

【金银奇宝迷人心,各为所需阴谋计】

宋仁宗景祐五年(1038年),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,自称皇帝,去宋封号,改元“天授礼法延祚”,建国号“大夏”。

大夏国,东尽黄河,西至玉门,南接萧关(今宁夏同心南),北控大漠,占地虽仅两万余里,人口不过300万,军队却有50万之多。东北部与辽朝西京道相邻,东面和东南面与宋朝接壤。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、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,处于四面被围的军事逆境。域内七成为沙漠,以黄河与天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要水源。大夏国虽处苦寒之地,又面临四周被围的军事绝境,却是几乎全民皆兵,正因此才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。

大宋景德四(1007),宋廷在保安军(今陕西丹志)戎军(今宁夏固原)等地置榷场,与夏国进行贸易。大宋所设榷场领辖于所在地区的监、司及州、军长吏,又另设专官,稽查货物,征收商税。另有“官牙”人评定货色等级,兜揽承交,收取牙税。交易双方须由“官牙人”从中斡旋,不得直接接触。而且各国对榷场交易的商品种类也有严格规定,如北辽、西夏的战马,宋朝的铜、铁、硫磺、焰硝、箭笴之类军用物资,一般都严禁出境。宋朝向辽、夏出售的主要是农产品、手工制品,诸如粮食、茶叶、布帛、瓷器、漆器之类,以及海外香药等等。辽、夏向宋朝出售的商品则是牲畜、皮货、药材、珠玉、青白盐等。宋、夏之间屡有战争爆发,因此榷场也是时兴时废。直至政和四年(1114年),童贯、种师道率领宋军,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,并于宣和元年(1119年)四月,攻克西夏横山之地。西夏失去固守屏障,自此向宋朝表示臣服。

宋朝曾在河东路,陕西沿边一带设立久梁津、吴堡、银星、金汤、白豹、虾嘛、折姜等低级榷场进行小宗交易,称为和市。和市通常不是久设,因战乱等原因多被废置。

久梁津和市位于三国交汇之地,距大宋河曲县东北三十里,距离辽国设立的东偏头村榷场距离也并不遥远。虽属大宋朝廷管辖却已废置多年,但由于位置特殊,民间走私贸易在此十分活跃,直至郑和末年仍是往来商贩仍然川流不惜。地方官对此也是视而不见,以此谋取私利。大宋政和八年(1118年)年末,这里真正是一个三不管的和市。

荒芜的土地上紧促地立着上百间或大或小的木屋,数以百计的大宋商贩在此开设店铺、酒楼以此为生,来自各国的客商穿梭其中,牵着马匹、骆驼、车辆运载着来自各国的货品,给这个本是荒凉的地方带来博博的生机和难以想象的丰厚收入。这是片充满野性的土地,所有敢于铤而走险的人都知道,手中的禁忌品都可以在此地出售。但此地最为出名的却是每月十五才开一次的久梁津夜市,夜市上出售的可不是什么兵器、战马之类的禁品。在夜市上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珍异之品,很多东西,就连皇宫大内都不曾有过。届时,所有醉心于黑市交易的富商巨贾都会云集此处,浑金如土购买所需之物。

这个能力超乎寻常的夜市只掌握在一个人手中,至于这个人的身份和真容却无人知晓。每次出场都是一身青袍,脸上带着一个牛皮制成的笑脸面具,大家都称呼他“笑先生”。笑先生很少开口说话,一切杂事均由他手下的一名掌柜打点。

掌柜是当地汉人,四十出头年纪,长得又矮又胖,做事圆滑周全,场面上说话左右逢源,将夜市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当地人都认识他,知道他的名字,但还是习惯叫他大掌柜,有些关系熟的也戏称他“笑面虎”。

夜市上出售货品的只是笑先生一人,禁止商贩互相买卖。没有人知道,笑先生是怎样得到如此多的稀有货品,就连大掌柜笑面虎也不清楚。可是谁又去关心那些呢,只有夜市上诱人的珍宝才是商人们的倾心之处。

尽管宋、夏横山之战已经在做最后的对决,但依然不能影响久梁津夜市的正常经营。子时,久良津东部,一个百丈宽阔的山洞里,挤满了各地富商。所有参与者都要经过大掌柜的验资,他们所有人带来的金银,都寄存在久梁津和市的聚财银行①客商们可以放心在夜市里挑选商货,没有人敢打这些金银的主意。当然,同样也没人敢于买了货而不付钱。因为,笑先生武功高绝。

久梁津在此地经营这么多年,之前一直是由土龙帮掌控。土龙帮上下百余人皆是好手,而且各个好勇斗狠,当地巡检土兵也要给几分薄面。可是,笑先生出现的第一件事,便是一人赤手空拳灭了土龙帮,百人之中无一生还。最惨的当数土龙帮帮主,号称铁头龙王,硬生生在三步开外被笑先生隔空一拳轰碎了脑袋。从此,百里之内没人敢触笑先生的霉头。

西北苦寒之地,腊月的天气实在冷的吓人。虽然笑面虎早已在山洞里燃起了火盆,将整个山洞映照得通明一片,富商们依然需要裹上厚厚的裘皮取暖。但这寒冷丝毫不能触动他们心中的热情,这些贪婪的人早早地便已经挤在了山洞里,相熟些的打着招呼相互寒暄着。但这些人却不是真正的买家,正真大手笔的人通常都是以黑纱罩面,不愿以真面目示人。有些甚至是朝廷中的官员,有的则是一方霸主。总之,身份显赫,一掷千金,即使相熟也不会相认。但他们都不会打破这里的规则,之想不留痕迹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
这山洞后面,有数条小路通向几个小些的山洞。笑先生在一个小山洞中换好衣服,摘下蒙面的黑布换上牛皮面具,才轻声将笑面虎唤了进来。

笑面虎躬身站在笑先生的身后,笑嘻嘻地说道:“先生乃是旷世高人,这么多年高来高去,连我也未曾见过您的真容呢,您依然还是信不小底吗?”

笑先生笑着说道:“信你,只不过我的身份不能让任何人知道。这些年你也赚了不少银钱,何必关心这些事情呢?有时候,人的好奇心不能太强。”

笑面虎连忙点头称是,不敢多言。多嘴多舌断了自己财路是小,送了性命是大。笑面虎本是聚财客店的掌柜,土龙帮被灭后,笑先生第一个就是找上他。从那起,笑面虎就开始给笑先生当掌柜,选地方开夜市,雇人手干活,但自始至终见到的不过是一张面具。笑面虎憋得心里难受:“怎地就有人有这么大的能耐?”一不小心就将这句话问了出来。此时,不住暗骂自己多嘴。

笑面虎正自后怕,却听笑先生问道:“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吗?”

笑面虎赶忙回道:“先生,准备好了。”

“嗯,那你先去吧。”看着笑面虎离去的背影,那张嬉笑的面具后面,冰冷的双眼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杀意。

铺着猩红毛毡地毯的宽阔木台上只放着一把交椅,那是全场唯一的一个座位。清脆的铜锣敲过三响,笑先生依然是带着面具坐到交椅上。他冷漠的看着台下站着的众人,无论身份高低,他们都没有座位,但并没有人在乎这些。此时,他们因兴奋而瑟瑟发抖,不停地交头接耳相互低声议论,猜测着今天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。

笑先生似乎对这些贪婪的人们十分厌恶,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夜市开始。笑面虎心领神会的点点头,命令身后的壮丁在木台前的条案上摆好第一批货品,珊瑚树,东珠,千年野山参……均是难得一见的珍品。

夜市中的规矩,每件货品单独售卖,轮流竞价,出价最高者得之。眼前这些东西,运回中原就可以翻上一倍的价格,足以让客商们赚的盆满钵满。每名客商都疯了似的报出自己的价钱。在这里,黄金白银似乎变成了最廉价的东西。笑面虎忙得不亦乐乎,笑先生则依然慵懒地坐在交椅里,对这一切毫不在意。

场中站着一个胖的像猪一样的中年货商。此人身穿宝蓝锦袍,外裹一件描金缎面裘皮对襟大袖氅衣,头上东坡巾,正中一块寸许见方的羊脂美玉,圆润无暇,一看便是财大气粗之人。这胖子是夜市的常客,熟悉的人都叫他金无数。金无数在应天府经营一家珠宝行,指着久梁津夜市发家,吃惯了好处,出手买货毫不吝惜,大把金银向外撒。这一轮货品半数都被他一人买去,此时激动得满面通红,氅衣也不穿,搭在胳膊上,满脸肥肉笑得乱颤。心想着,这次回去又可以狠赚一笔。

这一轮货品不过就是暖场的前戏,真正的值钱的东西要一样样登场。真正大手笔的卖家从不会轻易出手,东珠、珊瑚不过是有价之物难入法眼,他们静静地等待这真正的压轴大戏。

笑面虎一挥手,四个仆从每人端着一个红木托盘站到众人跟前。托盘上依次摆放着四件珍宝,一对内镶金细颈葫芦玻璃瓶,一张地图,一件一尺高矮的琉璃瓶,一个半尺宽窄的卷轴。

此时,所有的商贩都还留在洞中。有些人是为了用口袋里剩下的钱赌赌运气,有些人纯粹是为了开开眼界。四件藏品一上,人群便开始聒噪起来。珍品之所以称为珍品,是因为少见,若不道明其理,寻常之人根本就不知道它们的价值所在。

笑面虎重重咳嗽两声,清了清嗓子,众人顿时安静下来。接着,笑面虎朗声解说道:“这第一件货品,乃是一对采自波斯国的细颈葫芦玻璃瓶。这对玻璃葫芦瓶,通体透明毫无杂斑,乃是一件难得的上品。请诸位在想一想,这件玻璃瓶轻薄易碎,颈细腰细,如何能从瓶内将金箔镶嵌的天衣无缝,这份手工价值几何?”

这笑面虎确实有些嘴上功夫。其实,大宋本国工匠也能烧制玻璃之类器物,但因质地较为厚重且多有杂色其中,因而名曰琉璃。若说做得轻薄无色,却只能是波斯上品才能称为玻璃。即使玻璃,在大宋朝也不算罕有之物,但经这笑面虎稍加描述,便将这手工钱卖上了天价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