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胎息大法(2/5)

静极而嘘,如春沼鱼,动极而吸,如百虫蛰。春鱼得气而动,其动极微,寒虫含气而蛰,其蛰无朕。须似绵绵密密,幽幽微微,呼则百骸万窍,气随以出,吸则百骸万窍,气随以入。

如此,元阳之气入体不须真元之气带动便可达四肢百脉,舍弃真元亦可不死,借此契机以元阳之气滋养五脏,得真水真火,与纯阴之肾水汇于心神以纯阳之火炼制内丹。”

按照吕祖的说法,这胎息之法是上古大能之仕不用口鼻呼吸,将天地原阳之气直接由肚脐甚至四肢百骸摄入体内,不需要真气带动而直接汇聚于气海真元的修炼方法。

以至于,胎息修到上乘,就像鱼虫蛰伏一样了无生气,身体百骸万窍都能呼吸。正因为气机在体内流转,不许要真元分出真气进行带动。吕祖据此推断,散尽真元之后,可凭此法暂时保住性命,生出纯净的真水与真火用来凝练内丹。

但这一切只是吕祖的一个假设,如若假设不成立,那便是回头无岸死路一条。

宋翊放下手中烛台叹了口气,也不知这吕祖到底有几分把握。

思考良久,宋翊突然心中大喜。自己怎么就如此死心眼,非得学吕祖修什么内丹,自己又不是想当什么神仙。

既然胎息之法不须由真气带动,既然元阳在经脉中运行周天,那为什么不可以直接以元阳充实真元?自己何不用此法巩固自己的真元何,有何必要将真元散尽重聚?试问,世间又有几人能修得纯阳之身?

想通其中关节,宋翊便开始着手练习胎息之法。无论如何,这胎息之法也是根本之术,有利而无害。

冥思之法,宋翊在修炼三脉七轮之时已经非常熟络,与“止念”之说乃是异曲同工。如何止念,对宋翊来说已是轻车熟路。

盘膝打坐抱元守一,意守丹田神气合一,神犹人也,气犹马也,马载人驰,犹之气牵神动。无气则神无依,无神则气无主。

神既为主,故神动即有气动,神不动,则气亦不动,如影之随形。宋翊存神内视,观气海中真元犹如米粒大小黯淡无光,时隔一年不但毫无进展,反而越发黯淡无光。

宋翊尝试以神识牵动真元,想要从其中分出一丝真气,久试之下却不能够。无奈,心中苦笑一声,看来唯有胎息之法一途。

宋翊放空思想,脑中一片空明。深吸一口气,舌尖顶住上颚,意守丹田,心中默数八十一下。脑中把肚脐想做一张嘴,大口地呼吸。

越是这般想象,勾引得自己想要用口鼻呼吸的欲望越加强烈。好容易挨到八十一下数完,宋翊也不顾什么吐气如丝,便开始大口地喘息起来。心中不住想到:“活人怎么能够忘了呼吸呢?”

宋翊经过几次尝试,越是闭气久了,心中的疑惑越重。用肚脐呼吸简直就是无稽之谈,越是想着用肚脐呼吸,憋闷的感觉越强烈。

一连几次失败,宋翊越发地心浮气躁。到得后来,甚至无法冥思,觉得在这石室之中简直气闷得要命,干脆移开青石到洞外散心。

一股清风拂面而来,只觉心脾舒泰。此时七八月份天气,秋风干爽利落,夹杂着北方山中的一丝凉意。

宋翊本来由于练习闭气憋出一身臭汗,被风一吹霎时间干得透彻,举手投足间爽朗许多,无一处不和谐舒适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