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、晋江(2/4)
如今已是中年甚至50岁不惑的年纪,现如今还是从六品修撰,心下早有准备还是不免复杂一瞬。
满地和满桌的书籍把人头完美掩盖,编书不仅要超越前人,还要带着自己的态度,每一字一句都斟酌再斟酌。
司马迁的《史记》前前后后足足花费了13年,这还不包括查找资料的事前准备和其父亲已经写了5年的基础。
就是说他父亲和他足足两代人的成果。
看着这些前辈一生都耗费在窄窄的木桌上面,都不一定能够名留青史,写出能流传后世的巨作,这种钦佩由内而发的想流泪。
感动的泪水。
*
下午,这趟熟悉之旅落幕。
“三天后正式来翰林院,卯时(5点)就当值,不要忘记。”
“是。”
鞠躬感谢后,三人一起走出翰林院,门口李坚和杨舟早已等候。
特意走到拐角处两人才上马车。
“沈弟,在翰林院里不要说与我相识。都是勾心斗角之人,专心撰写书籍的终究是少数。”
李传亮折扇放回袖内。
沈若鸿知道他的顾虑,“长明哥是不是怕他们设计我从而巴结你,那我清净日子就没了。”
“是呀,都说进翰林院离成为重臣就不远了,可是往上爬看的是别人的脚如同蝼蚁。”
“长明哥,为什么你的家人对你是宠爱多,却好像并没有对你在官场上有多么大的期待啊。丞相对你都没有什么叮嘱。”
按理说这时候对儿子都是寄予厚望,严厉多。可是今天一幕幕看下来,现在疑惑才问出口。
李传亮一滞,面上没了笑:“他们都把家族的希望全力倾斜在兄长身上,我还没懂事的时候,家人就对我说,只要一辈子快快乐乐的就好。”
“幼时兄长犯小错父亲就会亲自持鞭然后关小黑屋,可我随意练的字家人也会夸极好极好。”说道这里突然一笑,“所以我活的轻松啊。”
沈若鸿正色道:“长明哥,我理解长幼有序,资源倾斜也是正常。你是嫡幼子,我本以为疼爱中也不乏严厉。可是即使这样,如今京城最有名的如玉公子也还是你。”
李传亮低笑,又重新把折扇拿出来。
“仙瑶楼给我家专门送了拜贴,明晚上我带你去瞧瞧。”
沈若鸿连连摇头拒绝:“我这心有所属,可不去那地方。”
李传亮:“知道。可是这仙瑶楼身后那位贵人必须得给面子,我带你这新科状元郎去也是表明态度。而且到时候,你就看看舞,又不是真要你点哪个女子。我可跟你说,这仙瑶楼里的美酒和茶点比皇宫内都不差,甚至还要好。”
看他还是头摇的拨浪鼓,李传亮直接使出杀手锏:“每三年邀请一甲都是定死的规矩,那姓张的到时候也去。”
看着沈弟一听,顿时面带纠结。
直接又猛药一下,“到时候其出尽风头,惹的众人直夸探花郎文采斐然。”
听到这里,沈若鸿一咬牙,直接打断话语,“我去。要是真那样,我得呕死。人渣就该有人渣的待遇。”
“哈哈。”
沈若鸿看着他笑的畅快,顿时觉得有些上当。
不过,他回去得好好准备些有名的古诗词,到时好派上用场。
隔天白天拜访主考官礼部杜尚书是头等大事,这是他们的“座师”。
来的巧三人没有碰上别的进士,倒是杜尚书对他们的态度比丞相还热情。
连连呵斥下人慢待,说直接进来就行,还要什么通禀,真是榆木脑袋。
只万万没想到跟辛杨是一省的,表面其对辛杨的态度最为真心热情。
沈若鸿在杜府内笑的最欢,上午出来脸是最沉的。
耷拉的这麽快速,简直让另外两人又是吃惊又是佩服。
“心疼咱们买的好茶点心啊。”
“这怎么说?”曾凡刚才是最拘谨的,面对厚望也是最忐忑的。
他可是最后一名,昨天在丞相府都没得一句话,这态度让他心里没底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